-
儒家思想对莆仙民俗的影响
□余学范 晋及五代时期大批中原士族避乱入莆,带来了中原古汉语,也带来了中原的礼仪习俗文化。其记载在四书五经中的礼仪又通过典籍和历代学子薪火相传,保存下来,对民俗加以指导、规范,产生巨大影响。...
-
金秋时节话重阳——莆田重阳节习俗见闻
□范育斌 前几天,我接到老家宗亲会柳英董事长的微信通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莆田广业里范氏宗亲联谊会决定:诚邀各位宗亲,在农历九月初九上午十点在大洋范氏宗祠召开正副董事长、名誉会长、正副秘...
-
答拜·挂脰·表记
1. 答拜 答拜,又叫“请答拜”或“请纳拜”。 由于这种礼俗,有时会给人客增加负担,造成临时难堪,普遍认为是“陋习”,于是,大部分地方都“缩了”。缩了,在方言中的意思是“削了”,...
-
清明祭“丁” 冬至祭“财”——枫亭清明习俗
□郭泽斌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 ...
-
莆仙通桥旧俗
□王玉祥 早期,莆仙地区木匠、泥水匠都有奉祀鲁班香位,供鲁班先生为师,他们使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这与流传在莆仙地区的“踩桥”风俗习惯及鲁班先生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斗法有关。 ...
-
头牙做什么牙
莆田城乡都有初二、十六做牙的习俗,俗称“初二十六牙”。 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至十二月十六,每月二次,全年共做二十二次牙。遇到闰月,例加二次,则全年为二十四牙。其中二月初二习惯称“头牙”,而...
-
莆田元宵为何这么长?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 今年春节,有外地游客来莆田,参加了闹元宵,笑称仿佛穿越到了明代。但这笑语的背后,传递出莆田元宵的历史之久,保存古风功不可没。 爬刀梯、跳傩火、打铁球...
-
别样的“廿五日头”善举
腊月十六“尾牙”一过,外出的游子陆续返乡,大街上、乡村里骤然热闹起来。循着年的味道,我徜徉于古府新市的大街小巷,细细品味着节的气氛,亲身感受着年的气息。沿街的店铺摆满琳琅满目的年货,精明的商家使出各种促销手...
-
仙游元宵之最
仙游的元宵节可谓“十里不同村,一村一习俗”,被称为民间的狂欢节。村村都闹元宵,那么除了枫亭元宵外,还有哪些地方元宵有亮点?小编带你盘点仙游还有的几个元宵之最。 最早闹:钟山镇钟山村。正月初四...
-
莆仙过春节的习俗区别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我国各地民间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大有不同,莆田和仙游过春节更是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 莆田和仙游,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