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仙游的“凯旋门”
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意大利的凯旋门,那是1807年为纪念拿破仑率领的帝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所取得胜利而建造的一座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仙游历史上曾也有过一百多座类似“凯旋门”的牌坊群。翻开乾隆版《仙游县志》,你会惊讶地发现明、清时期仙游县内仅文献可考的牌坊就多达122座,被视为仙游“望县” 人文鼎盛的标志和镇城之宝。可是由于年久失修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牌坊大多已经寿终正寝,零落成泥。
牌坊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牌坊最早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逐渐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古代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其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弘扬正气。凡有优良事迹者,由社会上具有公信力的人推荐,经官家查证确认,即可奉旨设立牌坊。牌坊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
仙游素有“文献名邦”、“山中邹鲁”盛誉,自唐圣历二年置县以来,重教兴文,“家贫子读书”、“立世重诗文”蔚然成风,曾出现“科甲冠八闽”的盛况,如唐代的郑良士(御史大夫,赖店人)、陈洪进(中书令,枫亭人),宋朝的蔡襄(端明殿学士、庆历名臣,枫亭人)、余象(礼部郎中、度尾人)、傅楫(龙图阁待制,赖店人)、蔡京(北宋宰相,枫亭人)、蔡卞(知枢密院,枫亭人)、王回(监察御史,榜头人)、薛奕(防御史,中国科举史上首位武状元,枫亭人)以及林豫(安抚)、朱绂(少保)、林宋卿(帅司参议)、陈谠(兵部侍郎)、郑侨(状元)、王迈(通判),林济孙(状元、翰林院通议)、林亨(朝奉大夫)、郑纪(户部尚书)、林兰友(兵部尚书)、李梁(监察御史)、郑瑞星(刑部郎中)、王弼(工部主事)、郑远(直隶按察使),等等。难怪七百多年前“文坛宗主”刘克庄在《仙溪县志》序言里赞叹道:“吾郡三邑,仙游最巨。”
为了让后代人铭记这段辉煌的历史,特从乾隆版《仙游县志》里将这些坊表名称抄录如下:
一.坊表 90座
抚绥百里坊: 在县治东。
表率一方坊: 在县治西,俱知县徐观复立。
龙门坊、宫墙万仞坊: 共一篆,在学宫东。
艺苑坊、礼乐三千坊: 共一篆,在学宫西。
崇文坊、宣教坊、登俊坊、登龙坊、积庆坊: 上六坊俱为县学立,今废。
绣友坊:在折桂里后坂,为唐御史陈峤立。
庆历名臣、端明学士坊:共一篆,在县治东街,宋时为蔡襄立,初曰“忠惠坊”,嘉靖五年知县肖宏鲁重修易今匾,国朝乾隆元年知县邵成平重修。
榜眼坊:在慈孝里赤岭,崇宁时为蔡佃立。
正简坊:在县治东街,为绍兴丞相叶顒立,今废。
积善坊:在留坡小岭边,嘉定间为陈骥立。
耆德坊:在县治东街,为隆兴侍郎陈谠立,今废。
甲第蝉联坊:在留坡世第,为进士陈骥、陈骈、陈驺、陈丰、陈谠、陈谅立。
少司马坊:万善里留坡,为陈谠立。
尚贤坊:在西街尚贤巷口,今废。
状元坊:在兴泰里龟岭,乾道五年为郑侨立
储秀坊:在儒学右,旧匾曰“育才”,又曰“立雪”,明成化十年提学任彦常易为“储秀”,嘉靖元年知县肖宏鲁易为“宋榜眼蔡佃”,会元叶大有、傅登炳立,十二年提学潘璜移于迎春亭。
育英坊:在儒学左,旧匾曰“听雷”,又曰“兴贤”,明成化十年提学任彦常易为“育英”,嘉靖元年知县肖宏鲁易为“宋探花邱山元”、状元林济孙、林亨立,嘉靖十二年提学潘璜移于迎春亭。
省元坊:绍定五年为省试第一人叶大有立。
尚书坊:绍定时为叶大有立。
节隐坊:在兴泰里麦斜岩樵谷口,明知府陈于庭为隐士林璧卿立。
状元坊:在枫亭南街,知县黄灿为元林亨立。
登科坊:在县治东街,洪武十四年知县安处善为举人郭寅立。
登云坊:在兴贤里汾阳,永乐十五年知县李弼为举人李安立。
攀桂坊:在万善里潭边,永乐十六年知县李弼为举人吴毅立。
文魁坊:在街尾为蔡 立。
历科乡荐坊:在县治东街,即旧宾兴坊址,正德二年知县叶监为洪武十七年甲子开科吴懋至万历巳酉科茅序等共六十人立名,详《选举》。
青霄坊:在仁德里龙首街,宣德五年知县张浚为举人王毅立。
文英坊:在文贤里,景泰五年知县宋华为举人郑纪立。
登第坊:在永兴里为举人茅昌立。
进士坊:在枫亭驿左,成化三年知府岳正为陈迁立。
文魁坊:在文贤里,成化四年知县黄灿为举人曾琛、曾大有父子立。
京闱擢秀坊:在县治,成化二十三年知县彭昭为举人张炫立。
秋鹗凌霄坊:在兴贤里,宏治十一年知县张仁为举人李鼐立。
进士坊:在兴贤里,宏治十三年知府陈效为举人李鼐立。
双桂联芳坊:在折桂里,为陈升、陈鼎兄弟立。
世科坊:在东街为张端、张炫、张文镐立。
宾兴坊:在东街为陈衍、杨黻立。
忠孝双美坊:在县治,正德九年知县范 为御史李鼐立。
忠孝完名坊:在兴贤里蜚乌大路,嘉靖二十六年户部侍郎顾珀为李鼎立。
绣衣坊:在县治东街为李鼐立。
绣衣坊:在永兴里上陂,初曰“登云”,景泰四年知县宋华为举人陈燮立,后燮擢御史易今名。
应宿坊:在学巷为举人许日从立,今废。
登第坊:在南门内,景泰元年知县宋华为举人茅昌立,今废。
亚魁坊:在县治东街,正德十六年提学胡铎为举人张文镐立,今废。
进士坊:在县治,嘉靖五年知县肖宏鲁为张文镐立。
乡贤令伊坊:在县治南街后嵩为郑照立,今废。
恩光坊:在仁德里,正德间为万年县丞邱琴立。
青云接武坊:在香田里为阮韬、阮监立。
登瀛坊:在连江里,为林程立。
进士坊:在县治,万历丙戌为郑瑞星立。
绣坊:在香田里,为御史李梁立。
步云衢坊:在枫亭南街,宏治十四年御史陆 为举人郑三德立。
来熏坊:在永兴里知县王彝立。
大司成少司徒坊:在东门内,宏治十四年御史陆 为郑纪立。
父子进士坊、二代恩荣坊:俱为郑纪、郑主敬立。
乡进士坊:正德八年伴读郑大和为举人郑宽立。
鹿鸣进士坊:俱在文贤里屏山。
三朝元老、一品尚书坊、祭酒坊、功垂竹帛坊、宪台坊:俱在文贤里为郑纪立。
簪缨世美坊:在县治大井巷街。
四世承恩坊:在文贤里,俱正德中知府蒙惠张琦为赠侍郎郑琅、郑恒淑、尚书郑纪、进士郑主敬、通判郑钦立。
银台坊、五暑坊:在县南,宏治十三年知府陈效为通政使前翰林院检讨郑纪立。
三凤朝阳坊:在县治,正德二年知县叶监为郑纪、郑宽、郑主敬立。
进士坊:在县东街,天顺五年知府潘本愚为郑纪立。
进士坊:为郑主敬立。
科甲传芳坊:在县南,正德八年御史韩廉、知县范 为郑纪、郑主敬立。
达尊坊、司徒坊:在县西街,正德间御史李如圭、提学副使姚镆、知县温 为尚书郑纪立。
赐葬坊:正德八年奉敕为郑纪立。
孝闻乡党坊:在县治东街为孝子顾雍立。
进士坊:在折桂里仙水村,正统四年知县杨信为陈升立。
礼经拔 坊:在县治,为解元戴震雷、经魁朱大绂立。
三状元坊:原在东门外迎春亭右,明天启三年知县肖 为郑侨、林济孙、林亨立,国朝雍正间侨裔孙进士陕西延安知府远改建石坊于先农祠前。
地官大夫坊:在枫亭北市,为户部郎中林锭立。
恩荣坊:在连江里枫亭街,成化三年知府岳正为封户部员外陈德通立,德通迁之父。
累世簪缨坊:在兴泰里黄宅,正德甲戌知府张琦为司徒黄碣、评事黄庞、博士黄中庸、知县黄彻、通直郎黄府、宣义郎黄廓等立。
人瑞坊:在文贤里,国朝康熙间知县程景弼奉旨为百岁刘彦试立。
善老可嘉坊:在西门内大街,雍正五年奉旨为赠知州徐万安立。
旌表孝子坊:在功建里东门外大路,雍正六年奉旨为朱孟恺立。
乐善好施坊:在县治西街,乾隆九年奉旨为封户部广东司郎中徐万安立。
二.旌节坊32座
在县治西街为名庠士郑箕妻陈氏立(以下从略)□游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