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俗语
□刘建成
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本是自然界里常见的普通植物。可是,在莆仙人的口语里,却赋予某种各自不同的含义。例如“花”字,就有着“此人嘴学花花”(有花言巧语之意),“这个人很花”(表示在性关系上胡来);再比如“草”字,有“这个人很草。”(草率马虎),有时也用来说明某人不会太较真的优点;还有“木”“木头”之类,莆仙人往往将之与“柴”等同起来,于是就有“木讷”“木偶”痴呆之意,十分形象生动。下面,将莆仙百姓日常口语中含有“花”“草”“树”“木”之类的俗语罗列出来,其恰当用法供大家商榷。
△花花公子:就是指专门打扮而不务正业的青年人。
△花无百日红:系自然规律。在此表示短暂漂亮或显赫。
△红花也要绿叶扶持:(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庄稼生长中肥料的重要性。
△有心打石(石雕)石成花:比喻决心和信心很重要。
△一枝草,一点露:比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别小看)。
△斩草除根:比喻铲除祸根,或彻底断绝关系。
△砻糠都能搓成草绳:形容欲加之罪,何怕无辞。砻,旧时将晒干的稻谷加工成白米的工具。糠,稻谷加工后留下的米糠,可作为喂养家禽家畜的饲料。
△好马不吃回头草:(略)。
△芦苇丛中出拄杖:类似“出类拔萃”。
△桃三李四橄榄七:民间指该三种果树栽种成熟的时间。
△七柴(通常指树木)八竹:指普通树木(7月)和竹子(8月)的成熟(可砍伐利用)时间。
△单竹不成排(竹筏):说明一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抱团才有力量。
△大头杉“宰”(加工)饭铲:比喻大材小用,浪费原料,浪费人才。
△ 横柴(木头)劈(锯)直板:比喻无理强横。
△ 枫叶红,馃子端(指冬至),枫叶落,年关到:指枫树叶与冬至和年关的时间点。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指造福后代。
△ 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靠山,有人福荫。
△ 树大招风:比喻目标大了容易招人非议或嫉妒。
△ 木头儿:本土比喻一个人傻乎乎的。
△ (一句话获一件事)dǎo(倾诉)木头:比喻向不起作用的人倾诉,白费口舌。
△ 树老根多:通常用来比喻人老话多。
△ 根深才能叶茂:现在常用来比喻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方能将事情办好。
△ 地瘦栽松柏:常与“家贫子读书”联在一起,说明穷苦子弟通常具有刻苦读书的正能量。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树靠树皮,人靠脸皮:说明脸皮重要,系指荣誉不可忽视。
△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略)△ 木已成舟:树木已加工成船。比喻事已定局,无法改变。
△ 朽木不可雕:旧时通常指表现不好已成习性,难以改变。现在认为经过教育却能“浪子回头”(朽木可雕,已得到莆仙木雕工艺师傅的认可)。
莆仙方言数字俗语
△ 一一二二:表示事情(或事件)的全过程,有具体而不隐瞒之意。
△ 数一数二:表示名列前茅(成语)。
△ 二百五:形容傻乎乎的。
△ 二一添作五:本为珠算口诀。这里比喻二者平分之意。
△ 三一三拾一:拾,拾取。表示三人或者三人以上的平均分摊。
△ 三七四六:通常指说话东拉西扯表示厌烦(多含贬义)。
△ 不三不四(成语):不像样子,行为不端欠正派。类似本土口语“不三二三四”。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一切,指无条件。
△ 七七八八:表示许许多多零零碎碎的事情。
△ 七(呃)不笑八:比喻彼此一样(差)(多含贬义)。
△ 不七不八:与“不三不四”近义。
△ 九百六:有忐忑、左右为难之意。
△ 1个一斤,1个十六两(旧时16两为1市斤):比喻二者相差无几(多指贬义)。
△ 千千万万:成千成万,形容多得很。
△(孙悟空)七十二变:形容变化无常。
△ 抓是十八,捧也是十八:比喻一件事情,这样做和那样做一个样,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