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民兵部侍郎陈谠
□陈金燕
1
2
陈谠(1134年—1216年),字正仲,仙游文贤里留坡(今度尾镇帽山村)人。父陈丰在朝为官,母苏氏家教有方。他少年时,勇敢机智,青年时志向高,自信心强。12岁那年,家乡遭土匪抢劫,乡亲被掠夺去财物很多,并绑架人质多人,谠是其中一人。当山寇押到山寨巢穴里耍刀威胁,他能沉着应对,不言不语不怕,趁贼寇官兵不防之时,他逃出山寨,跳下陡崖,第二天平静回家,乡亲们赞他真棒。20岁那年,父亲常给皇帝送奏章时,请求皇帝给其一官半职,获恩准。陈谠知道了极力推辞,后让给弟弟陈谅,自己入太学读书出仕。
陈谠,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初任瓯宁主簿,泉州教授,后升任右司朗中,殿中侍御史。他性格爽直,当谏官议论问题直言不讳,从不顾及个人得失,因此,触犯当朝宰相陈自强尊严,被调任太常少卿兼侍讲。不久,又改任起居舍人。这时,他请求隐退,游桂林山水,留下名诗石刻。归居半年后,宁宗皇帝了解到陈谠为人诚实,办事能干,又起任江西提刑,召为太常卿,不久授兵部侍郎之职。开禧二年(1206年),郡王专权的韩佗胄兴兵伐金,陈谠致函劝阻,认为当前敌势虽弱,不可轻视。收复中原应先守御后攻取,方为万全之策。韩贪功冒进,一意孤行不听,结果北伐大败。次年议和,金人索要苛刻,用韩佗胄头颅作议和条件。宋廷答应,杀了韩佗胄,函首金国,金主以礼节发葬,谥“忠丑”,首级葬金邦,造成损兵辱国,陈谠感到痛心。这时,他请求补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宁国府。不久,又授职敷文阁待制,提举江西太平兴国宫。嘉定元年(1208年),陈谠退休告老,封清源郡候,食皇禄一千一百户。
陈谠回乡后,与人交道无隐情,乐善好施,家道可素清贫,只有田亩数十,兄弟共商,力挺建成安利(金凤桥前身)、石马二桥,为民做点好事。卒于嘉定九年(1216年),享年82岁,赠通仪大夫。御葬在帽山苦庄虎山脚,墓前竖立石人、石马、石猪、石羊、华表各一对。1980年九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著有《锦江徐吟》、《云岫归来集》。
陈谠一生,工书法,结体端重,气势磅礴,笔骨有力,擅长擘窠大楷,不亚当年蔡襄。善赋诗,博学多才,诗文清雅有典。留下精神财富可谓我县历史人物数一数二,现举例说明:今广西桂林普陀山弹子岩上,尚存陈谠手书题诗石刻题目:
《游桂林诸岩峒作》
地迵山奇怪,
神仙喜穴居。
百灵剜洞巧,
五石补天余。
商野幽入梦,
周南太史书。
心乎爱丘壑,
胜处一踌躇。
——莆人陈谠正仲 乙卯中冬甘六日。(图①)
上述古色古香的石刻成为当地旅游一道风景线。仙游九鲤湖有天子万年石,在鲤湖九仙宫北,崖壁高数十丈。宋,陈谠书“天子万年”四字,每字纵横各八尺有余,擘窠大字可与山河争胜(图②)。明代,周世臣观后诗云:“寂寂明时镜,斑斑宋代书。万年瞻赤鲤,高处有仙居。”古时,仙游县城四城门楣上题字,陈谠书北门“拱德”匾额。此外,“何岭”、“罗汉岩”等石刻均出自陈谠手书。陈谠平时喜爱观赏牡丹花,尤其白牡丹,致士后在自家庭院里培植斯花。有一年,他听说汾阳村每家每户栽有各种各样的牡丹花,其中白牡丹更多。他十分兴奋,柱着杖子抄小路跋涉到该村参观,观后写二首《白牡丹花》诗云:
玉色天然赛渥丹,
亭亭并立倚朱欄。
正缘不语偏含笑,
若使世人不厌看。
时来玉露浥香腮,
雪态云裳妙剪裁。
不比世情随冷暖,
此花端为老人开。
古时,仙游城还有“三湖”风景点。陈谠致士后,游西湖、南湖、东湖。坐在东湖十洲亭里,感概万千,诗兴即起,写下《十洲亭》诗云:
东塘昔号神仙景,
亭以洲名世亦稀。
山拥髺鬟临水鉴,
花铺云锦出天机。
好风入座清如濯,
古木分行翠欲围。
每到凭栏会心处,
不知香气袭人衣。